在工业温度测量领域,铂铑热电偶(贵金属热电偶)和钨铼热电偶(难熔金属热电偶)是应对极端高温环境的两大关键技术。作为电子工程师,深入理解二者的特性与差异,对设备选型、系统可靠性及成本控制至关重要。
一、铂铑热电偶:精密稳定的工业高温测量产品
核心特性
- 材料构成
以铂(Pt)和铑(Rh)合金为核心,常见类型包括:
- S型(铂铑10-铂):长期耐受1300℃
- B型(铂铑30-铂铑6):长期1600℃,短期1800℃
- 性能优势
- 抗氧化性强:在氧化性或惰性气氛中稳定性极佳;
- 精度与一致性:符合IEC标准,测温误差低至±0.25%t(I级精度);
- 结构可靠:标配刚玉陶瓷保护管,适应冶金、玻璃熔炉等腐蚀性环境。
- 应用场景
广泛应用于粉末冶金、真空烧结炉、炼钢炉及工业盐浴炉等1800℃以下高温过程控制。

核心特性
- 材料突破
钨(W)与铼(Re)合金组合,常见分度号如WRe5-WRe26,耐受温度高达:
- 性能亮点
- 热电势率高:灵敏度是铂铑热电偶的2倍,微弱温差即可产生显著电信号;
- 抗热震性佳:在快速温变场景(如金属熔炼)中响应更快;
- 成本优势:价格仅为铂铑热电偶的30%-50%。
- 应用局限
严禁直接暴露于氧化气氛!需配合气密性保护管(如硅化钼+刚玉复合套管)在真空、氢气或惰性气体中使用。

三、核心差异对比:工程师选型指南
维度 |
铂铑热电偶 |
钨铼热电偶 |
测温上限 |
≤1800℃(短期) |
≤3000℃(短期) |
环境适应性 |
氧化/惰性气氛(无需特殊防护) |
仅限真空/还原性气氛 |
信号灵敏度 |
中等 |
高(热电势率翻倍) |
长期稳定性 |
优(抗污染性强) |
中(高温再结晶易脆化) |
综合成本 |
高(贵金属材料) |
低(原材料易得) |
四、选型逻辑与工程实践建议
- 优先选择铂铑热电偶的场景
- 氧化性气氛(如陶瓷烧结炉、玻璃熔池);
- 需长期连续使用且对精度要求苛刻的场合;
- 设备维护周期长,追求免维护性。
- 优先选择钨铼热电偶的场景
- 超高温真空炉(如碳化硅晶体生长)、等离子体设备;
- 快速测温需求(如钢水瞬间温度捕捉);
- 预算有限且具备气氛控制能力。
- 关键注意事项
- 钨铼(铼钨)热电偶必须配备气密保护管,否则氧化将导致秒级失效;
- 铂铑热电偶避免在含硅、磷污染物环境中使用,防止“铑挥发”导致校准漂移。
铂铑热电偶以“稳定可靠”成为工业高温测量的基石,而钨铼热电偶凭借“极限性价比”在特定场景不可替代。工程师需紧扣工况气氛、温度峰值、精度需求及生命周期成本四要素,方能最大化热电偶系统的工程价值。
行业趋势提示:新型复合保护管(如碳化硅增强型)正逐步解决钨铼热电偶的氧化瓶颈,未来或重塑高温传感市场格局。
***(文章由西安斯图泰克过程控制技术公司研发部原创,如果您有工业高温测量、热电偶、热电阻等产品定制需求,请与我们联系)